第0364章 大炮一响-《少帝成长计划》
第(3/3)页
在此次战役可能需要的花费,最终摆上这位小祖宗的御案之后,此次‘马邑战役’很有可能,就会胎死腹中。
——开什么玩笑?
这位可是能想出踢开粮商,以政府的身份下场做粮食垄断生意,去赚每石粟米五钱利润的老财迷!
而这次战役,最低最低的耗费也是在五十万万钱以上!
按照少府如今‘每石粟米盈利五钱’来计算,为了凑齐这场战役的军费,少府至少要卖出十万万石粟米。
十万万石粟米···
去年整个关中的粟米产出,也才不过三万万石···
在具体的说出此次战役的基本准备要求后,柴武心中已经笃定:马邑战役,大概率打不起来了。
对于柴武面带遗憾,甚至隐隐有些如丧考批的神情,刘弘可谓是一无所知。
此时的刘弘,已经取代了方才柴武所在的位置,站在了堪舆前数尺的位置,俯瞰起平铺在地上的堪舆来。
根据柴武方才的叙述,汉室对于此次马邑战役的大致安排,也被刘弘在脑海中勾践起来。
——南边的马邑、北面的武周塞,加上东西两面的山林、涧崖,将匈奴十万骑兵围困在内。
由于战场过于狭小,匈奴人最多能在同一时间出动两万骑兵。
东西两个方向不用汉室去管,直接交给天险就可以;但南北方向的马邑、武州塞,则都需要驻扎重兵,以避免匈奴人冲出包围圈。
出于以防万一的考虑,为了保证匈奴不会在意外攻破马邑之后,继续引兵南下,兵锋踏过赵长城,就还需要在马邑以南的赵长城一线布置第二道防线。
而这两个方向共计三个防线,纯粹出于包围、防守目的的军队,就需要汉室砸二十万进去!
砸进去这二十万,才能保证包围圈‘大概率不会被冲破’,至于对匈奴人造成打击,还需要大几万,甚至柴武所说那般的‘十万步卒’,针对包围圈内的匈奴骑兵进行扫荡。
而汉室这边,从接到韩王部的消息,开始调兵遣将开始,到韩王部跨过马邑,再到匈奴人跨过武州塞,汉室又重夺武州塞,形成包围圈,就需要至少一个月时间。
包围圈形成,匈奴人必然会尝试向北攻打武州塞,以重回草原;失败之后,又极有可能破釜沉舟,全力攻打马邑。
甚至有可能,会两头同时进行!
如果幸运的话,武州塞和马邑都守住了防线,匈奴人身心俱疲,粮草辎重吃得差不多,就又是一个月。
再算上之后的缩小包围圈、分割剿灭,又是个把月。
就这样,三个月的时间,三十万战斗编制、百万人级别的民夫征召,汉室就如雪崩般花掉五十万万钱,战果却充满未知。
——马邑-武州塞一带东面的山林,并非是绝对意义上‘绝对不能通过’的天险!
虽然山林间遍布蛇蝎虎狼,也多有暗坑险崖,但也并非完全没有生存的可能性。
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候,匈奴人大概率会选择进入山林,拼着三分之一甚至一半以上的折损代价,从深山老林里绕回草原!
所以,即便战况与汉室的预想一致,包围圈形成,且没被攻破,依旧不大可能做到‘全歼来犯之敌’。
顶天了去,也就是重创来犯的匈奴诸部,让他们过几年惨淡日子,好换得汉室过几年安生日子。
从这个战果而言,一场针对匈奴有生力量‘重创’的战役,花费五十万万钱以上,是刘弘不太能接受的。
顶天了去,刘弘也最多只能拿出今年,少府凭借粮食保护价政策赚到的十五万万钱,以及收上来的十来万万钱口赋。
这就意味着:马邑之战,汉室最多只能投入十五万人左右的兵力,并取得预想的战果。
包括重创来犯之敌,缓解汉室未来几年的北墙防守压力;重新掌握雁北地区的实际掌控权以保证汉室尽快在雁门地区开始蓄养马匹,为将来骑兵部队的建设做准备,等等这一系列的战略目标。
那么接下来,刘弘就需要在尽量不影响战略实施难度的前提下,将柴武‘三十万人’的战员预案,直接折半。
而这,恰恰就是一位穿越者发挥自己‘特长’的领域。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