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70章 汲忡之望-《少帝成长计划》


    第(2/3)页

    实际上,汲忡如今的晋升途径,才是汉室最常见,也最稳妥的路线。

    ——从谒者到谒者仆射,再借着封侯拜为九卿副官,然后熬个十来年资历,等奉常刘不疑荣退,汲忡再顺势接班,基本无缝衔接,任谁都挑不出错。

    按理来说,汲忡的晋升速度其实也有些过快了。

    ——从秩比四百石的谒者,到秩千石级别的九卿副官,仅仅两年的时间,汲忡已然是连跳了好几级。

    要知道汉管制,从最高一级的万石,到下面的中二千石、真二千石、二千石、比二千石,一直到最低一级的比百石,足足分了数十级!

    在千石到比四百石之间,,更是有比千石、八百石、比八百石、六百石、比六百石、五百石、四百石这八个级别!

    可以说,汲忡在过去两年中,从比四百石爬上千石,已经是连升八级!

    若是放在后世,汲忡两年内从谒者升任为九卿副官,基本就和一个副处级别的秘书,在两年内升任为副国级干部一样!

    ——任谁听了,都会下意识啧啧称奇一句:这特么神后台!

    而这八个级别中的任何一个,放在此时汉室官场的寻常人身上,都是需要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才能靠熬资历完成晋升的。

    要是过几年,汲忡真的按照原计划,直接从奉常丞升任为奉常卿,那又是连跳了比二千石、二千石、真二千石这三个级别,直接打到汉官制第二级别的‘中二千石’一级!

    这样的晋升速度,无论放在任何一个时代,显然都和‘被淡忘’‘被边缘化’不沾边。

    而汲忡之所以会有这种错觉,原因无疑是那句至理名言。

    ——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

    如果说,汲忡是在两年之内,从副处级的中央秘书,升为副国级的领导干部的话,那秦牧在同一时间段内,几乎就是从正处级的团长,直接升为了高官司令!

    而且还是兼任首都武装部长、军区司令的那种!

    也正是在如此强烈的对比之下,汲忡本来不算慢的晋升速度,在秦牧的‘光速升职’前黯然失色。

    至于导致这个差别的原因,汲忡心里也是宛如明镜。

    用后世一句总结性陈词来说,就是:汉皇喜武夫,举国皆壮士···

    在汉室做官,尤其是做一个有前途,有机会进入权利金字塔顶端的官,没有拿得出手的军方履历,以及足量的军功,那是万万不能的~

    只有满足了军功、军方履历的要求,才能不影响正常的晋升速度;若是超标准完成,更是可能会和秦牧一样,一飞冲天。

    ——秦牧如此大跨度的升官,朝堂却始终没有反对的原因,就是因为秦牧能拿的出一手绝对完美的军方履历!

    作为同一时间进入视野上升期,并与秦牧几乎在同一起跑线开始加速的‘老伙计’,汲忡自然也不愿意风头,都被秦牧一个人夺了去。

    也正是出于这个考虑,汲忡才冒着‘远离都城’‘远离天子’的风险,自告奋勇,来到了汉室疆土的西方边界:陇右。

    这一次出使,便是汲忡试图为自己得到军方认可,将来顺利进入军队而铺路。

    但对于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汲忡心中却有一件事,始终都想不明白。

    “为何每朝未央,陛下都以黯儿相问呢···”

    “黯儿如今,不过总角之年啊···”

    ······

    当汲忡将飞散的思绪拉回现实,陇右郡衙的几位封疆大吏,也基本结束了礼节性的问候和寒暄。

    随着谈论声逐渐消散,堂内的氛围,也是不由严肃了起来。

    作为天使的汲忡,自然是让代表刘弘的天子节‘端坐’上首,自己在一旁扶节而立。

    堂下,陇右郡守则由手下的郡丞、都邮二人陪同,不时和那位明显不是汉人的外族使者眼神交流着。

    “月氏人,于去岁所见之匈奴使,亦未有何不同?”

    暗自打量一番那月氏使者,汲忡便稍直起身,清了清嗓。

    “陛下拳拳回护之意,贵使可知晓了?”

    汲忡话音刚落,陇右郡守身后的郡都邮便赶忙开口,将汲忡的大致意思逐字逐句翻译给那月氏使者听。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