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没想到半小时后,他回复了。 “整理得很好,有冲突,有争议……不错。”他对我整理的稿表示满意。 “咦,我是凭自己看文档的先后顺序来整理的,真的好吗?”得到他的肯定别提有多高兴了。 “哦,那就是‘瞎猫碰到死耗子’了……”他故意来一句取笑的话。 “好啊,帮你整理还说风凉话。”我也故意生气地说。 “好啦,跟你开玩笑嘛,夸你你不领情,那就损损嘛。”他一改刚刚郁闷的心情,笑着说。 “又贫嘴……这么晚了,你怎么还没睡?叔叔手术做好了没?” “还没……要后天……”提起父亲的病,他叹了口气。 “那你早点睡。” “你也是。” “我还想听你训话……”看他那么沉闷,我想调节一下情绪。 “好吧,我再训一下,挺过瘾的。写文章要制造悬念,纪实稿也不例外,别像流水账一样叙述……”他果然又给我来了点写稿的干货。 “哦,原来是这样,所以你故意把情节分成三个文档?”我终于他的良苦用心,是不着痕迹地让我感悟出写文要“跌宕起伏”,“文是看山不喜平”嘛,但一开始就告诉我的话,整理的过程就会少了点成就感。 “也不是故意,这是我采访的记录,本来就分开的,一个是村民的说法,另一个是她本人……还有一个是家人……”他终于笑了,“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立场,采访稿就应该客观的陈述,不能加入个人感情,好坏得留给读者去评价,所以要多采访几个人,要多方面去了解一件事。” “哦……我明白了。”难怪刘耀平的稿总是很火,原来他想得也周到,有张力,有冲突,有温暖,陈述事实的同时,背后藏着复杂的感情,然后读者之间就有了争议,有争议大家各执己见,自然也就很容易火了。 “有些人采访就专门采访一个人,那是不全面的,皆听则明,凭一个人的一面之词就开写,纪实稿就容易失真。”他顿了一下又说,“我们要采访事件里的当事人,也要采访旁观者,得给他们平等的发言权,不然,很容易让其中一方因为没有发言权而成为弱势……”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啦……”我也恭维一下。 “睡吧,早点睡……” 奇怪,睡得那么晚,这一觉却睡得出奇踏实,是因为被刘耀平夸奖了吗? 第二天早上醒来,我突然想起一个问题:去看看刘耀平的爸爸? 我们曾经约定,要找个空闲时间去他家的,可不知为么,这段时间下来,刘耀平对去他家的事很不上心。 第(2/3)页